新时代乡村影像记录行动
船厂村创作小组成员:
梁 武
敖帅昌
杨玉媛
陈小川
梁晓梅
这里有泥墙斑驳粗粝的夯土旧房子,也有每一面墙壁都贴满瓷砖的时新别致的洋楼;这里有连绵不尽的海滩,丰收时节,摩托车满载着车螺驰骋在结实的沙滩上,也有肥沃绵软的潮间带,红树林斑驳翠绿,随着潮水起落,各成风景;这里有淳美和谐的乡风,人们勤劳乐观、尊师重教、热情好客,对生活、对苦难、对陌生的人,都习惯报之以微笑……
船厂村,因滨近古时之造船厂而得名。下辖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200亩,山地林地2000亩,沿海滩涂2000亩。为了尽可能真实、真切、全面呈现船厂村的滨海特色、风物人情,5位创作小组成员累计进村采风创作30余次,与当地村民建立起了深厚情谊,并在扎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拍摄了大量影像作品。
很多村民都感到非常疑惑——你们拍这些照片有什么用?作为时代影像的记录者,我们不好抽象地跟村民们大谈艺术家关注社会生态放歌新时代的责任和意义。确实,这些照片能有什么用呢?大抵是些家长里短、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直到6月27日,创作小组突然接到了船厂村103岁高龄、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李子全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为这位老英雄拍一张全家福,可惜终究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那次阖家团聚。也正是这个无法弥补的遗憾,让他们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和回答这个问题——有些照片,能拍下来就有意义。
部分作品展示
船厂村全景图 梁武/摄
生活在北部湾海域的结尾鱼 杨玉媛/摄
浅滩上的弹涂鱼 陈小川/摄
船厂村的苏四哥与他的跳鱼笼 陈小川/摄
船厂村海域滩涂上挖螺的村民 杨玉媛/摄
螺场老板提前将货船开到滩涂上,作为收集车螺的称重点。 梁武/摄
2022年2月,位于钦南区犀牛脚镇的红树林育苗基地,村民正在滩涂上护理红树林(桐花)幼苗。 敖帅昌/摄
插秧 梁晓梅/摄
二月社春祭,躲鞭炮的村民。 杨玉媛/摄
展览现场